M26“潘兴”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的重型坦克,专为对付德国的“虎”式重型坦克而设计,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。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,这种车型勉强在二战结束前服役,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。同时,为了抵抗德军神秘的“虎王”重型坦克,又急忙试制出在T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,并于1945年3月投入了实战。比起高大的M4“谢尔曼”系列坦克,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,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坦克,都有飞跃性提高。M26“潘兴”由于服役晚,在二战中未发挥其作用,真正的活跃表现却是在朝鲜战争与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美国曾以M4“谢尔曼”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,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,于1942年,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,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。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“黑豹”中型坦克,但却赶不上德国的“虎”式重型坦克。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,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,一种是T25,一种T26。这两种坦克都采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。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,其试验型有T26E1、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。其中T26E1为实验型;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,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;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,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,称为M26重型坦克,以美国名将“铁锤”约翰.J.潘兴将军命名。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,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M26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41900kg 车长 8.65m 车宽 3.51m 车高 2.78m 引擎 Ford GAF 最大速度 公路/越野:40/n.a. km/h 最大行程 公路/越野:161/n.a. km 乘员 5人(10人) 火力装备 90mm Gun M3 (T7) ; 2x.30 caliber MG M1919A4 弹药 90mm曳光弹:70发 ; M2HB重机枪弹.30:5000发 装甲 13-114mm 爬坡度 31度 通过垂直墙高 1.17m 越壕宽 2.44m 前苏联曾在二战结束前成功试制了T44型坦克,大部分沿袭了T34/85式坦克的一些优点。为了适应战后世界形式的变化,苏联军方制定了一系列改进坦克火炮的计划工程,其中T54坦克是T44-100型试验车的最终改造定型。1945年底正式命名为T54式主战坦克,1951年T54坦克定型投产,最初分别有T54-1,T54-2,T54-3(又称1946,1949,1951)三个初期型号(图为1951型)分别在哈尔科夫,鄂木茨克,下塔吉克三家坦克车工厂下线。涉水深 1.22m克T54-1型,2型(1946型,1949型):最初的改进型,结构布局紧凑,装配100毫米D-10T式坦克主炮,可以发射被帽穿甲弹与预制破片榴弹;炮塔为焊接结构,并且装有SGMTS式7.62毫米并列机枪,俯仰角为-5/+18度;其他武器:12.7毫米防空机枪(炮塔外),7.62毫米固定航向机枪(车身两侧,后来干脆就取消了);正装甲有60度倾角,厚度120毫米,动力为V54水冷柴油机,最大速度50千米/小时。生产总量两式约3500辆 T54-3型(1951型):成熟的初期定型,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半蛋型坦克炮塔的先河。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原来的传统坦克炮塔形状改造半个鸡蛋一样,有利于防御外力的打击。降低了坦克的高度,并且装配了TPK1式测距仪。 OT54式喷火坦克;在T54-3型坦克的基础上加装燃油箱,可以携带460升喷火油料,炮塔装有喷火器,喷火射程160米,是杀伤步兵和固定防御工事内人员的好武器。 T54M试验车:(针对英军百夫长坦克研制)装配改进的D-54T100毫米高速线膛炮,载弹量50发;动力改为V54-6型柴油机。 T54A型:安装了火炮抽烟装置,并安装了火炮高低方向稳定器的改进型,主炮口加装了消焰器,驾驶人员装配了TVN1型大功率红外夜视仪,在晴夜下观测距离可达800米。 T54玩具模型 此型号坦克大量出口东欧国家以及中东,我国的仿制型号则叫59式主战坦克。 T54B型:在A型基础上增加了潜渡装置,实现了T54式主战坦克的标准化生产。 T55式主战坦克:冷战前期在T54的基础上加装“三防”系统,以适应在核战争中对冲击波,早期核辐射,放射沾染的防护力。 除了上述种基本型号外,还有其他型号T54有几十种,大部分为外国的改型,包括中国的59系列,69系列,80/88系列,除了换装L7炮的以外,性能实际都不超过T54M,T54M实际是升级成T55M的T54,当然实际性能还是与原装T55M有区别的,但要比T55A强,T54M是很少的,毛子对改进T54的兴趣不大,T54的改进型主要在中国(59式),埃及,朝鲜,南美国家以及东欧国家。以色列则在中东几次战争中缴获阿拉伯军的T54/55式坦克,装配其改进型火炮称之为TI67式主战坦克。 编辑本段实战 虽然在中东战争中的不佳表现,让T54/55主战坦克丢尽了苏制武器的颜面,以后的海湾战争中更是损失惨重。但是T54/55系列主战坦克依然可以称的上是优秀的作品。因为自从T54式的诞生,主战坦克(英文:Main battle tanke)成为了战争中的主角,从战后到今天,它走过了五六十年的风风雨雨,至今依然大规模的装配在俄罗斯,独联体,东欧,中国,朝鲜,伊拉克以及其他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,以其低廉的成本,以及坚固耐用,深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队的喜爱,甚至西方的以色列都有改进的型号。 从中东的沙漠到越南的雨林,从东非的草原到阿富汗的山地,T54/55式主战坦克成为了第三世界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先锋,英雄。 从总体上说T54/55系列主战坦克有其显著的优点,也尤其显著的缺点。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阵营对其有不同的评价。在中东的几次战争中,阿拉伯军队的坦克遭遇了滑铁卢式的惨败,而其中被以色列军击毁,击伤,缴获的就不计其数,从而,得出以下的教训: (1)由于片面追求防弹外形,,缩小降低车体的大小,造成操作上的不便; (2)弹药库和燃料仓位置的失误(这是传统苏制坦克的缺陷),坦克一旦被击中后,生存力差,而且容易爆发“二次效应”(就是传说中的内部爆车,特别危险); (3)火炮精准度一般,填装弹药对坦克手的体力消耗大,而且发动机的质量大大的落后西方国家坦克。 但从冷战时期的全局出发,结合苏联发达的重工业,以及T54低廉的成本,在欧洲发动大规模的坦克战用T54/55有何缺点可言呢?随着时代的发展,T54/55主战坦克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,迎接着新世纪的战争挑战。T54坦克的多种改进型号已经不再是老旧品的代名词(姜还是老的辣),依然能完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。 T54坦克类。